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学生天地 > 学生作品:校友墙上的那些脸庞

学生作品:校友墙上的那些脸庞

发布时间: 2013/12/19 16:14:00 访问次数: 3958
 

 
校友墙上的那些脸庞 
 
2015届高中学生 方沁薇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  迈进新落成不久的校史馆,历史的车轮仿佛开始了转动,带我回顾建校百年来的种种。
  校史馆中的一面校友墙一开始便吸引了我。历代优秀一六一人的照片被置于其上,我逐一扫过那些陌生而亲切的脸庞,目光落在一个熟悉的名字上——石评梅。石评梅曾任一六一中学的前身——女一中的教员,在女一中的几年,她用先进的思想教育学生,播撒下革命的火种。我的目光穿过照片上那个笑的清雅素丽的女子,仿佛看见她正执一卷书,徘徊在校园里参天的古树前,把对革命的热枕密密麻麻地写在教案上;校园里花神殿前斑驳的日晷和香炉静静地陪着她,她还正值青春。白驹过隙,今日花神殿前只有几棵老树尚在,我抚摸其苍老的树干,就像一株新叶仰望一片森立,穿过婆娑的树影,我能看见她孜孜不倦的身影。
  目光才从石评梅照片上收回,不经意却又陷入“于若木”这个名字中。照片上的她一样笑的天真烂漫,和我一样的年纪,却已是“一二九”运动的参与者。毕业后她作为女一中的进步学生辗转赴延安参加革命,投身到抗日救亡的伟大斗争中。同样的花样年华,她选择了离开家和家人的庇护,把自己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,这不正是做到了“站出来,让祖国挑选”的精神吗?她的勇敢令人敬佩,我想,正是在女一中的三年时光给了她这样的影响,她脑中才会回荡这样的句子: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,我需要站出来。她就像是一棵挺拔的松柏,在女一中茂密的森林里站得笔直。
  再继续往下浏览,黑白色的照片逐渐被彩色的所取代。随着光阴几十载的流逝,一六一中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。彼时新中国刚刚建立,急需教育人才。于是女一中的学生们又在这个时刻站了出来。校友墙上记载着这样的事迹:1952至1953年,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,我校已考入清华、北大、师大的多位同学放弃大学,毫不犹豫地留校工作,充实学校的师资队伍。后我校20余位优秀教师响应国家号召到新建高校和中学任教,增加师资力量。他们的名字或许在历史上并不响亮,但他们作为一六一中学最引以为傲的资本被印在了庄严的校友墙上。门口恰有一阵风吹过,我好像看见眼前一排虽不高大但整齐有力的榆树在风中晃动,落下轻柔的树影。
  渐渐地,照片出现了一些我认识的名字。夏老师,刘老师,他们至今还在一六一中学任教,而我有幸聆听过他们的教诲。
  而此时我忽然看到自己身上的校标,顿生敬畏之心。在我的校友面前,我还如初春的新叶一般幼嫩,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。但也因为我尚年少,还没有错失“站出来,让祖国挑选!”的机会,未来的无限可能让我有机会向着校友们的方向踏向更远的路程。此刻,我为自己能与诸多校友共勉而欣喜,也对未来踌躇满志——这是一六一的精神,通过代代校友一脉相传。
  目光离开校友墙时,我仿佛走过了一片森林。森林中有百年的老树和初生的新芽,而我作为当代一六一人,回望一六一漫漫历史长河,如新叶仰望森林,望树影之婆娑。
 (指导教师:高永洁)
 
 
注:本文在2013年12月13日《北京日报》第18版以《校友墙上的那些脸庞》为题节选刊载
 

 
 
推荐】【字体: 】【打印】【关闭
 

本站总访问量: 131861 人次 | 最高峰 889 人在线 | 当前有 26 人在线 | 信息中心 | 管理登录

版权所有:北京一六一中学 | 本站支持IPv6访问 | 技术支持:智慧创星
京ICP备13046670号-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97号